【学术交流】古代汉语与医古文教学的融合之路

发布者:文教学院发布时间:2025-04-26浏览次数:10

近日,有幸聆听了北京大学张渭毅教授题为“古代汉语是研读医古文的基础——从本人学习经历与治学体会谈起”的学术讲座,这场讲座如同一场及时雨,滋润了我在古代汉语教学与研究领域中探索的心田,让我对古代汉语教学、医古文研究以及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全新的思考。

一、学术启程:个人经历的引领与激励

张教授分享了自己走上古代汉语研究之路的曲折历程,从最初的兴趣萌芽,到在求学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与挑战,再到最终坚定信念、深耕细作,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他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学术研究并非一帆风顺,需要坚定的信念、不懈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毅力。作为一名古代汉语教师,我深受鼓舞,也反思自己在教学中是否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古代汉语的魅力,分享更多学者在学术道路上砥砺前行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只要怀揣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在学术领域中有所建树。

二、价值探寻:古代汉语学习之必要与深远

“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张教授的这一问题引发了我的深入思考。古代汉语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哲学思想和文学艺术。对于医古文而言,古代汉语更是其根基所在。医古文中的大量医学典籍、医案医话等,都是以古代汉语为载体记录下来的。只有掌握了古代汉语,才能准确理解医古文的含义,领略其中蕴含的医学智慧。同时,学习古代汉语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明确教学目标,不仅传授古代汉语知识,更要引导学生认识其价值,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方法指引:古代汉语学习的策略与路径

“怎样学习古代汉语?”张教授结合自己的治学体会,分享了许多实用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他强调了多读、多背、多写的重要性,通过大量阅读经典文献,积累词汇和语法知识;通过背诵经典篇章,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通过写作练习,提高运用古代汉语的能力。此外,他还提到了利用工具书、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等学习途径。这些方法为我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在课堂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方法的传授,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学习活动,拓宽学习渠道,丰富学习体验。

四、规范认知:辨析繁简字的意义与责任

在讲座中,张教授特别强调了辨析繁简字的重要性。繁简字是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重要阶段,虽然现代汉语以简化字为主,但在古代汉语和医古文中,繁体字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准确辨析繁简字,对于正确理解古代文献和医古文至关重要。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繁简字的关系,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混淆和错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对繁简字辨析的教学,通过对比分析、实例讲解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辨析繁简字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文字素养。

五、捷径探寻:古汉语常用词学习的突破与提升

“学习古汉语常用词的捷径”这一话题让我眼前一亮。张教授指出,古汉语常用词是学习古代汉语的关键,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常用词,就能读懂大部分古代文献。他分享了自己总结的常用词学习方法,如分类记忆、结合语境理解等。这些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借鉴张教授的经验,优化常用词教学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常用词,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六、学科融合:古代汉语与医古文的协同共进

“古代汉语是研究医古文的基础”这一观点是讲座的核心内容,也是给我启发最大的部分。张教授通过大量实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古代汉语知识在医古文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他强调,医古文研究不能脱离古代汉语的语境和语法规则,只有打好古代汉语基础,才能准确解读医古文中的医学术语、病症描述和治疗方法等内容。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古代汉语与医古文的学科融合,引导学生运用古代汉语知识解决医古文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此次讲座让我收获颇丰,不仅在学术上得到了启发和提升,更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以张教授为榜样,不断探索创新,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为古代汉语教学和医古文研究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希望学校能够举办更多类似的学术讲座,为师生提供更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共同推动学术研究的繁荣发展。

 

撰稿人:汉语言文字学教研室教师纽亚琴

                                 


搜索
您想要找的